瀕危植物—臺灣黃蘗、高氏柴胡及海米保育行動計畫的研議
- 內容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為落實推動臺灣瀕危植物的保育工作,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於「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架構下,著手研議瀕危植物保育行動計畫,並將於今年底完成臺灣黃蘗、高氏柴胡及海米3種瀕危植物的保育行動計畫,為瀕危植物的保育工作提供系統化保育政策的推動指引。
生多所表示,依據「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4,442種原生維管束植物中已有27種原生植物消失於野外,989種受到不同等級威脅,其中110種植物未在保護區或國有林林地內,亟待啟動保育或保種策略。先前,生多所與林保署合作,已陸續完成18種瀕危動物保育行動計畫,而在植物部份,因其種類眾多且復育經費有限,因此先篩選出具特殊利用價值植物3種,進行族群分布、遺傳親緣、繁殖生物學等研究,透過分析瀕危植物受脅原因,擬定相對應的保育行動計畫,後續將再透過保育工作平臺,強化機關聯繫,藉由保育行動計畫為基礎確立政府機關間分工權責、教育推廣等政策,持續與各機關合作推動我國物種保育,達成避免物種喪失,進而恢復重要生物族群的目標。
生多所指出,此次進行研究的3種植物中,臺灣黃蘗[(Phellodendron amurense var. wilsonii (Hayata & Kaneh.) C.E.Chang]為芸香科(Rutaceae)黃蘗屬(Phellodendron)植物,為臺灣特有變種,雌雄異株,落葉性喬木,生長於臺灣北部及中部,海拔1,800-2,700公尺處,於「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屬於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類別,樹皮內皮鮮黃色,為傳統中藥材。高氏柴胡(Bupleurum kaoi T.S.Liu, C.Y.Chao & T.I.Chuang)為繖形花科(Umbelliferae)柴胡屬(Bupleurum)植物,為臺灣特有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臺灣北部及中部低海拔山區,苗栗通霄、後龍一帶,於「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屬於瀕危(Endangered, EN)類別,是著名的中藥材。海米(Carex kobomugi Ohwi)則為莎草科(Cyperaceae)薹屬(Carex)植物,雌雄異株,多年生草本植物,只生長在沙灘上,台灣只分布於新北市福隆及馬祖東莒的沙質海岸,於「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屬於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類別。
生多所進一步指出,臺灣黃蘗、高氏柴胡以及海米植物均普遍面臨基礎生態資訊不足,生育地局限以及族群更新困難的威脅,此外臺灣黃蘗及高氏柴胡因具有藥用效果,尚面臨人為採集的威脅;而海米則因生長於福隆海灘附近面臨人為活動干擾以及分布棲地位於過往工程堆沙區,另外面臨沙灘清理,棲地干擾或喪失的潛在威脅中。
生多所說明,瀕危植物保育行動計畫的完成,將可為瀕危植物的保育工作提供系統化保育政策的推動指引,後續同時藉由族群調查與監測,以及相關資訊的整合,可定期檢視保育行動的成效,展開動態的管理與修正,同時強化各機關團體的溝通合作,透過計畫執行結果的公開與教育宣導,期望能吸引更多單位的支持,並共同維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朝向瀕危植物完全脫離滅絕風險的目標前進。
註:使用圖檔請註明「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臺灣黃蘗的植株(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臺灣黃蘗的果實與葉片(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臺灣黃蘗的種子(黃朝卿攝)。
瀕危(EN)類別高氏柴胡的植株(黃朝卿攝)。
瀕危(EN)類別高氏柴胡的生育地(黃朝卿攝)。
瀕危(EN)類別高氏柴胡的種子(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海米的植株(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海米的花序(黃朝卿攝)。
極危類別(CR)海米的種子(黃朝卿攝)。